“我们是5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2003年7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首由胡宏伟作词,雷雨声作曲的《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被正式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回顾百年团史,团歌的谱写之路可谓是荆棘丛生。1920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湖南长沙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同时,也开始筹备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从她一诞生起,就以巨大的温暖和无比的吸引力召唤着青年,鼓舞着青年创建自己的组织。1922年5月5日,在广州召开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诞生。但青年团诞生以后,一直没有团歌。直到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这时,征集团歌的工作才被提出来,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一直没能落实。在这期间,有很多经典歌曲被作为代团歌使用。比如,在抗日战争中,青年们高唱着《青年进行曲》(田汉词,冼星海曲),冒着敌人的枪弹挺进:“前进,中国的青年!挺战,中国的青年!用一切力量争取胜利的明天。我们要以一当十,以百当千,我们没有后退,只有向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青年学生们高唱着“青年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去消灭敌人”,奔赴朝鲜战场……
时间来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伴随改革开放的兴起和发展,在1987年开始筹备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提出确定团歌的任务,同年5月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征集团歌的启事。
也是这一年,曾因创作《长江之歌》而名声大振的军旅艺术家胡宏伟看到征集启事后,便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团歌歌词的创作中。在后来的采访中,胡宏伟谈到:《长江之歌》的创作他只用了三天,但在创作团歌歌词时却整整琢磨了一个月。在创作的低谷时期,他逼迫自己冥想,脑海里不断闪出一幅油画:五月的天安门前,姹紫嫣红的花朵盛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年轻人,胡宏伟灵感迸发,5月又如同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把青年比作五月的花海,意味着他们在中国大地上奋斗。于是,就有了“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的团歌开篇。不久后,胡宏伟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词寄到了《中国青年报》。
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时任辽宁歌剧院副院长兼辽宁乐团团长的作曲家雷雨声看到歌词后“一见钟情”。为了能够谱写出最完美的曲子,雷雨声约好胡宏伟,一起带着歌词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访问广大青年,听取青年群众对于词作的看法。通过深入调研,雷雨声决定,将进行曲和通俗音乐相结合,把旋律一分为三,从铿锵有力的“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开始到“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用以表现对厚重历史的回顾,然后再逐渐把音乐往上推,“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进入高潮,尤其是最后一句“我们,开创,新的世界”更体现出了青年群体的担当。
这首经过两位艺术家精心打磨的精品在全国几千首应征歌曲中脱颖而出。经过多次评选,最终在1988年5月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团代会上被选定为代团歌。15年后,也就是2003年7月,在共青团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被正式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经过数十年的酝酿,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终于有了自己的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