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
作者:汤芷轩 -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数: - 更新时间:2024-11-19 22:09:54
忠而好学 信而好古——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孔子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讲座


本网讯(文/汤芷轩 图/张意)为传承和弘扬孔子的教育思想,增强忠信意识,提升我院学生对传统教育智慧的认知与运用,11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于行知楼314教室召开了“信而好古——孔子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讲座。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李长春受邀作为本次讲座主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齐义虎以及22、23、24级全体学生参会。

5F4DC

讲座伊始,李长春以“人们对古典教育的误解”引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主题,并通过提出“孔子的教育是古典教育的典范”的观点,引出了“只有真正理解‘信而好古’才能真正理解孔子”的理念。随后,李长春以“忠信”、“好学”、“好古”三方面为切入点,通过引用《论语》等古典文献原文并分析其中的道理,论证讲述了孔子的教育哲学与实践,深入剖析了孔子教育哲学的核心思想及其在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他强调,孔子对古典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孕育出内涵丰富、哲理深刻、体系庞大的儒家思想,并深深影响着后世。并同时指出,这种对前世思想的传承精神在现代教育中同样重要,即“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汲取中华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为当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注入民族传统血液。紧接着,李长春详细阐述了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并结合现代教育实际,探讨了这些思想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现实意义。此外,他还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孔子如何通过言传身教、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齐义虎作总结讲话。他谈到,通过今天的讲座,相信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孔子教育哲学的精髓,激励我们更好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5CB98

此次讲座,深刻说明了孔子教育思想是以忠信为基础,好学为精神,好古为境界,其旨在滋养人的内在品质,培养德才兼备君子,追求心灵完善与社会和谐。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大家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的认同感,激励大家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建设教育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打印

地址:乐山师范学院实训楼B区     联系电话:0833-2277850    联系邮箱:4527842@qq.com
版权所有: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