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作者:吕思成 -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数: - 更新时间:2025-03-12 23:15:03
彝风德韵传 和美乡村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赴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开展调研


本网讯(文/吕思成 /罗梦瑶)为深入了解德古在彝区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使命担当,助力彝族优秀传统传承发展,3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业学生赴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开展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由马克思主义辅导员刘蕾带队,项目成员一同参与。

3ABAD

团队成员来到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司法局,召开了德古座谈会,会议由副局长吴兴华主持。吴兴华在座谈会上系统阐释了"德古"文化的核心内涵,指出"德古"在彝语中特指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他们秉承"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调解理念,是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中,通过"党建+'德古'"创新机制,依托德古协会专业指导,广大"德古"在政策宣传、民生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持续发力,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座谈会上,基层"德古"代表与团队成员围绕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创新举措与瓶颈问题展开深度对话,鲜活的工作案例引发热烈讨论。

5B605

在司法局工作人员陪同下,调研组深入峨边彝族自治县茗新村开展田野调查。这个全省最年轻的建制村曾历经特殊发展历程:其前身为废弃的沙坪劳教农场,转型初期面临环境脏乱、治安薄弱、贫困发生率高等多重困境。2017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来,通过创新基层治理、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公共服务等组合拳,昔日的深度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先后荣获"四川十大最亮眼村居"等称号,走出了一条移民安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振兴新路。

在入户访谈环节,村民向调研组生动讲述了"德古"群体在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作用。多位受访者表示,近年来通过"德古"调解队与村“两委”的协同治理,不仅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更培育出文明乡风,使村庄发展步入快车道。谈及生活变化,村民们形象比喻:"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结束村居调研后,团队在峨边城区开展问卷调查,系统收集市民对"德古"参与基层治理的认知评价。此次问卷访谈,既加深了市民群众对“德古”这一彝区优秀传统的认识,也激发了市民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力量。

凝心绘和美蓝图,聚力谋乡村画卷。本次调研的成功开展,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德古”在推进乡村治理和传承发展彝区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增强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大家纷纷表示,未来将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为共建和美乡村贡献青春力量!


打印

地址:乐山师范学院实训楼B区     联系电话:0833-2277850    联系邮箱:4527842@qq.com
版权所有: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