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杜红叶 图/王圆圆 刘倩 张金喜)为挖掘三苏为官之道的党建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1月11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组成的“清风队”实践团队走进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及周边社区,围绕“三苏文化中的为官之道与现代党建的融合”主题展开深度调研。
三苏祠作为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与纪念地,不仅是文化地标,更承载着“孝慈仁爱、读书正业、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苏氏家风。团队通过访谈居民、游客以及文化工作者,充分挖掘了三苏家风、廉政思想对当代党员干部教育的现实意义,并探索了传统文化与党建结合的创新路径。探访过程中,实践团队观察到,祠内展陈的《六事廉为本赋》石刻、“功废于贪、行成于廉”等警句,成为游客驻足学习的重点。一位来自河南的游客感慨,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仍坚守初心,这种精神对今天的党员干部是极好的镜鉴。三苏祠讲解员介绍,近年来景区通过开发廉洁文化课程、廉政主题文创产品及研学活动,将三苏精神具象化,吸引了大量党政机关和学校团体参观学习。
在走访期间,团队发现三苏文化已深度融入当地群众生活。一位世代居住在三苏祠附近的老人提到,从小听长辈讲苏轼治理西湖、赈济灾民的故事,这些事迹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对“好官”的认知。
春节期间,三苏祠游人如织,不少家庭带着孩子参观,家长通过“东坡砚洗”等展品讲述历史,传递廉洁观念。社区工作者还提到,当地将三苏元素融入街道命名、公共设施甚至餐饮品牌,使文化传承更接地气。一家文创店负责人表示,印有苏轼诗词的文具、茶具销量最好,消费者不仅为设计买单,更认同背后的精神价值。
此次调研不仅揭示了千年文脉与现代治理的深层联结,更印证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党建中的生命力。大家纷纷表示,三苏精神跨越时空,为党员干部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的永恒参照,要让三苏精神为党建工作持续赋能,激励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上秉持初心、清正为民,不断续写民族发展的崭新篇章。